张良为何未遭刘邦杀戮?揭秘历史背后的真相。
张良出使韩信最重要的影响便是令武涉、蒯通背叛刘邦的建议,根本无法入韩信之耳,韩信依旧死心塌地的为刘邦办事!试想一下,如果张良的表达能力有问题,刘邦会派他去吗?如果换成其他人去,能否起到这么大的作用也很难说。
言归正传,说到底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其他人的水平不高,无法理解张良的战略核心价值。
其次,张良徒有战略理论,却缺乏战略落地的军事能力。
领军打仗考验的是综合能力,不仅要协调各路将领,还要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。
项梁使良求韩成,立为韩王。以良为韩司徒,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,得数城,秦辄复取之,往来为游兵颍川。
张良跟随韩王成,得到项梁的资助后,在韩地虽然一开始攻下了几座城市,但很快又被秦国夺回,他只能与韩王成在颍川跟秦国打游击。
最后在刘邦的帮助下,才攻下十几座城,有了立足之地。这或许令他明白自己或韩王成都没有带兵略地的能力。
当时张良的窘境刘邦是知道的。
而韩信则不同,他总能把被动打成主动,在看似不可能中寻找可能,韩信见过刘邦在彭城之败,荥阳被围时狼狈的模样。
第三、张良身体原因。
良多病,未尝特将兵,常为画策臣,时时从。
张良多病,刘邦是知道的,跟韩信、彭越装病不同,张良的病灶人尽皆知,所以刘邦统一天下之后,张良称病避祸,水到渠成,没有任何违和感。
良从入关。性多疾,即道引不食谷,闭门不出岁余。
第四、理智对待封赏
刘邦在汉六年、封功臣。给予张良“自择齐地三万户”的封赏。要知道刘邦一开始给萧何才封了八千多户,如果张良接受,他即便不会成为刘邦的眼中钉也会成为刘邦后人,或其他政敌攻击的对象。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!
对于刘邦的封赏,张良没有接受,他只讨要了留这个地方。
这个地方更被张良赋予了非同一般的意义,“始臣起下邳,与上会留,此天以臣授陛下。”让刘邦及其后人会念及张良与先帝的渊源,可以在关键时刻对其家人能够网开一面。
而且张良是等封,并推辞掉了优渥的待遇,韩信则不同,他是挟封,并在垓下之战时又敲了刘邦竹杠,跟张良有着很大的区别。
总之,刘邦没有杀张良的必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